首页  学术社区

用人本主义春风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
更新时间:2011/9/11 18:18:00访问量:(0

96号上午,“国培计划”郑州师院小学语文全体研修学员们在教室里迎来了一位年轻、漂亮、活泼的学者——赖丹凤博士。赖博士给学员做了主题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专题讲座。她的课先由一个问题开始:什么样才是一个好老师?让老师们在2分钟以内用5个形容词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很快,老师们开始发言了,不约而同地想出了:博学、理解、关心、奉献、公平……赖博士总结了大家的发言,认为老师们把“博学”放在首位,说明老师们认为“教书”是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大家想到的:理解、关心、奉献等词语的着眼点都在于人的内心、需求,说明大家同时也认识到“育人”也是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这就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具体表现。

赖博士首先指出,事先严格设计教学过程,要求学生准确执行;如果学生服从要求,就强化他们指令;如果学生违背令,就惩罚他们;定期让学生考试,以监督他们随时努力;教师必须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就像等待填涂的白纸……这些做法和理念就是行为主义教育理论下的传统教学。它的核心就是控制:老师控制学生,学校控制老师。而且这种理论下的传统教学信任被压抑到最低程度。老师不相信学生能自主学习。而人本主义理论认为,爱是教育的活水源头,教育的目的在于“全人发展”,就致力于发展个人的创造力、智力与感受力。孩子自有学习的天性,会自动自发地探索未知世界,教育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来设计,而不是让孩子来顺应僵硬冷漠的教育。可以想象得到,当学生沐浴在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指导下的课堂中幸福的模样!

赖博士最后给老师们指出了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给教学的启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人性本来就是向善的,也就是学生是愿意学好的;学生是否能够很好地学习关键在于内心的想法,而不是外界因素居于主导地位;学生就是一颗颗种子,他在老师和家长的呵护下能生根发芽;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课堂教学的控制者,或知识的权威。成长是一种本能的需求,从不需要额外的奖励。人生本来就是积极向上的,只要环境适当,就会自然生长。所以“人本主义”要从反对“塑造”开始。老师们在学生行为上可以负责任,但是心理上必须放松。

赖博士还向老师们介绍一个新鲜的事物——无评价教育。为了更好地让学员感受无评价教育和传统积极评价教育的区别,她向两组老师分别提出了较为一样的问题,一组老师的发言被及时评价,另一组老师的发言没有被赖博士肯定或否定,然后请老师们谈感受。参与其中的老师说出了心中的感受:得到及时评价的老师感觉到自己的发言并不精彩,虽然赖博士大张旗鼓地表扬;没有得到评价的老师却感到轻松、愉悦,没有压力。听到这些感受,老师们议论起来,都表示没有想到自己费尽心机想出多样的评价语和评价方式会有这样的副作用!赖博士从学生自身的感受、在同学中的人际关系等方面分析了这种评价产生这样副作用的原因,老师们心悦诚服地点点头。

与常人不同,赖教授从上午到下午,整整六个小时的报告,始终保持站姿和大家交流。面对枯燥的前沿理论,赖教授从教学出发,从教师出发,从学生出发,从生活出发,从教师熟悉的事物出发,用浅显的道理让人领略深奥的理论,用生动的事例来阐释不同的观点,让所有听课的教师犹如醍醐灌顶,如醉如痴,完全沉浸在报告之中。没有人感到理解困难,没有人感到生疏遥远,相反,面对面的互动,心与心的交流,让所有人都经历了一场难得的报告会。

赖博士博学睿智、幽默风趣,时间很快过去了,赖博士的理念深深地植入了老师们的心中:用人本主义春风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改变我们的课堂。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