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师范学院精品课程立项课题结项书 《文学概论》精品课程项目建设,以“诗意的守望理性的拓展”为教学改革理念,打通《文学概论》课程内部的知识关联,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养成理论化思维的习惯和能力,从而提高对文学现象的认识、理解和评价的水平,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项研究立足于本课程在学科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地位,研究《文学概论》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建设,解决了当前《文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全力以赴走出困境,严格对照相应标准,循序渐进的更新和完善教学资源,使《文学概论》建设达到了精品课程的规范和完善。 在项目建设期间完成省级课题12项,发表核心论文16篇。 2013年 11 月 10 日 2. 完成的课题及成果: (1)拓宽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途径问题研究2010.02 立项 省科技厅基础与前沿项目 结项 豫科基[2012]097号 (2)儒家“中和”美学思想对网络道德构建的影响2011.03 立项 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 结项 豫科软[2012]283号 (3)“根植于河南民间文化的原创动漫发展研究”,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11年9月结项,编号:2011E016,等级良好 (4)“河南动漫创新与中原民间文化资源开发研究”,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课题招标办公室,2011年7月结项,编号:B764. 等级优秀 (5) 2012.9,河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办公室重点课题“动漫与儿童教育关系研究” (6)2013.7主持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规划课题“动漫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7)2012年《豫剧传播的有效路径研究》,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 (8)《河南省农村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2011年6月河南省政府招标课题 同意结项 负责人: 2013 年 11 月 12 日 组长: 2013 年 11 月 12 日 年 月 日 郑州师范学院校级精品课程 鉴定书 课 题 名 称: 《文学概论》 课题完成单位: 文学院 立 项 时 间: 2011年9月 成 果 形 式: 研究报告 鉴 定 形 式: 通信评审 组织鉴定单位: 文学院 鉴 定 日 期: 2013年11月10日 杨琦 古明惠 李军锋 《文学概论》是郑州师范学院文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至今我国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作为一门思考文学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文学概论以文学的具体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为其研究对象;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属性、特点和规律,发掘文学所呈现的人生体验、价值追求;以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为个案,在对具体文本的分析中进行一定的普遍性概括;以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为其任务。 本课程重点是在系统讲授课程基础理论的基础上,体现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的学术性和学理性,引导学生进行基本理论的学习、拓展和提升,全面展示学术研究前沿动态和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形成文学观念的历史流变阐释、文学创造的生命特质阐释、文学文本的文化语境阐释、文学阅读的审美规律阐释的贯通性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学习教材内容,培养学生阅读原典、积累原始资料、进行文学研究和创作的能力,展示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本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加强了实践教学的内容,既注重理论教学,又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在制订课程的教学大纲时,明确规定了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及其课时,而实践教学的内容则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灵活确定、科学安排。在教学考核方面也有意识地增加了对于实践教学的考核内容,其中有无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的运行质态如何是衡量该课程的教学是否达标的考核标准之一,这样就把实践教学落到了实处,从而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质量,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环节如下: 阅读文学经典、观摩影视作品、课堂讨论、课程作业、听取学术讲座、毕业论文、教学见习和实习。 结合文学理论课堂教学,我们拟安排“中国文学的后现代症状”(讲座4学时)、“网络传播时代的网络文学创新”(研讨)、“新现实主义文学的审美内涵”(讲座4学时)、“南阳作家群对河南文坛的影响”(讲座6学时)、“现代批评家研究”(研讨)、“动漫与民间文学”(讲座6学时)等专题组织学生展开研讨。 郑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文学概论》校级精品课程能够按照精品课程建设的有关规定保证相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先进性,实现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在建设周期内圆满完成了《申报书》中设定的建设目标,取得了良好成效。 同意该项目结项。 经我院教学工程项目鉴定委员会研究,同意该项目结项。 2013年 10 月 12日 郑州师范学院校级精品课程 结 项 报 告 课 题 名 称: 《文学概论》 申 报 院 系:文学院 主 持人:朱艳玲 项 目 成 员:杨琦 古明惠 李军锋 立 项 时 间:2011年 9月 结 项 时 间:2013年11月 《文学概论》精品课程结项报告 根据《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管理条例》的有关要求,文学院《文学概论》课程于2011年9月获批为郑州师范学院精品课程,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现已达到《申报书》中设定的建设目标,准备按期结项,现对建设项目的有关问题总结如下: 一、 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定位及特色 (一) 指导思想 1.树立精品意识和创新意识,依照学校和国家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建设《文学概论》课程,课程建设中体现了以“诗意的守望理性的拓展”为教学改革理念,打通《文学概论》课程内部的知识关联,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养成理论化思维的习惯和能力,从而提高对文学现象的认识、理解和评价的水平,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理论“对话”的机会,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崇文学“审美”“诗意”理念,在教学内容上,不仅注重对基本理论的阐述和文学现象的理论提升,更注重挖掘其中所蕴涵的审美意蕴和人文情怀,激发学生对学习作家作品和文学史的激情与期待。并与其它学科相配合,最终使学生进入积极进取“进学不已”的审美境界。 2.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需求建设课程。社会发展的变化必然引起人才需求的变化,基础教育应该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基础与应用的关系,使课程教学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及市场需求服务。 3.围绕培养目标,培育专业特色,积极提倡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既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也强调了教学教法与教学目的的统一,激发学生对学习作家作品和文学史的激情与期待。 4.建设高素质的教学队伍。把精品课程建设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结合起来,逐步建设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教学队伍,建设一门适应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和发展需要的专业课程。并以此为培养模式,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率、高质量并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 (二)课程定位 “文学概论”作为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至今我国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思考文学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文学概论以文学的具体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为其研究对象;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属性、特点和规律,发掘文学所呈现的人生体验、价值追求;以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为个案,在对具体文本的分析中进行一定的普遍性概括;以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为其任务。本课程的设置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课程特色 “点悟”式教学是遵循中文教育规律,为教学开启新思路的创造性尝试。这是主持人十三年前提出并论证的科研成果,在省内有广泛的影响,并得到知名教授温儒敏先生的肯定。 1.“点悟”式是一种在教师的激发、引导、点拨下,学生快速进入教学情境,展开思维主动“求索”,获得课程知识和技能,并培育学生学习态度、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积蓄创造能力的素质型教学。目的是张扬教的个性与学的个性,实现“厚积薄发”型、底气足、后劲大、能力强、境界高、素质好的目标,为学生的一生打好精神底蕴。 总之,“点悟”式教学是一种以完善心智和涵育精神为目的的积极进取的教学创新成果。 2、发挥各自的学术专长,探索形成“一体五翼”课程体系。 即:以“文学概论”课程为主干,以“文学与文化”、“文学与美学”、 “童年诗性审美研究”、“审美与批评家研究”、“网络文学研究”等课程为辅翼的创新体系。 3、创造性地把“读书札记”引入课堂,教师精心指导提供书目,定期检查评阅,“札记”是一种最原始的直觉批评,是一种“厚积薄发”积淀学识的有效方法。 4、变“平面式”为“立体式”:“平面式”是教师与学生相分离的静止的课堂面貌,而“立体式”则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边互动与沟通的、活动着的课堂教学景观。改变以往教师孤立地讲课的现状,形成课上、课下与学生的多边沟通,教师要有的放矢,知己知彼,讲得灵活,进而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5、灵活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堂教学。使用多媒体授课,鼓励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购置最新媒体传播资料,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播放欣赏,让学生从多种途经进入文学活动,提高文学欣赏能力和理论思辨力。 二、教师队伍建设成绩 我们把精品课程建设与高水平教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由此,教师队伍拥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较强的教学能力,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为鲜明的教学特色。 1.项目主持人和项目组成员参加了国家级项目研究,并主持省部级等科研课题12项,发表在CSSCI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6篇,并获得多项奖励。 2.学缘结构合理,有延展性。本课程组教师毕业的学院较为多样化,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既有成果丰硕的资深教学科研骨干,也有年富力强的教研新进,形成一个富有递进性和发展性的梯队;师资配备充实,整体素质较高,有活力、有潜力。 三、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教学条件及建设成果 (一)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文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以往主要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进师生双向交流,我们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一体五翼”的教学结构,这就是根据文学理论课程的特点和五位主讲教师的专业特长,以讲座和选修课的形式,分别从各自的专业角度来进行讲授,并对本课程的理论体系不断进行设计、建设和完善。注重课程的学术性和学理性。就本课程中某些与现实相关的重大理论问题,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来做学术报告,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参与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研究,走出课堂,参观河南丰富的文物资源,从而改变了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 “满堂灌”的模式。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1.教学方法 文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以往主要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进师生双向交流,我们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一体五翼”的教学结构,这就是根据文学理论课程的特点和五位主讲教师的专业特长,以讲座和选修课的形式,分别从各自的专业角度来进行讲授,并对本课程的理论体系不断进行设计、建设和完善。注重课程的学术性和学理性。就本课程中某些与现实相关的重大理论问题,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来做学术报告,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参与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研究,走出课堂,参观河南丰富的文物资源,从而改变了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 “满堂灌”的模式。 2.手段改革 在文学概论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一是教师使用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课堂教学,通过各种课件充实和拓展教学内容。二是组织学生观看根据经典作品改编的影视片,并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理论谈改编的得失。这样不仅拓展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内容的直观性,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视听愉悦中深切地感受到文学作品内在隽永的意蕴,也感受到理论阐释对作品意义发掘的重要作用 3、教学条件建设成果 (1)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本课程组成员都配备有笔记本电脑及移动存储设备,均接受过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培训,能够熟练地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将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方面做了有益地尝试。其他辅助课程亦将陆续采取网络传播方式。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本课程组在主管业务部门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计划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开发研制,采用文字、图像、声音等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方式,以使文学的基本理论能够影像化、图像化和直观化。 (2)学校有良好的网络设备和网络学习环境,校园网、图书馆电子查询系统、多媒体教室,以及电脑网络室、文印室,尤其是校园网络开通了中国知网镜像网,方便教师和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本课程组拟在校园网上开设“文学理论”和“美学”两门课程的网上课堂,给师生搭建起一个广阔的学习、互动平台。 四、 立项以来取得的教研成果、科研成果及推广和课程建设发展规划 (一)取得的科研成果 发表的核心论文: 1.《论民间文化对动漫艺术的影响》,2011.03,《中州学刊》,CN41-1006/C,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独著 7100字; 2.《动漫与民间文化的审美契合》,2011.02,《新闻界》,CN51-1046/G2,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独著 6000字; 3.《从<家>和<苍河白日梦>叙述视角的差异看时代变迁》,2011.02,《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43-1069/C,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独著 8000字; 4.《结构:有意味的形式---<家>与<苍河白日梦>结构形式之比较》,2011.06《名作欣赏》,CN14-1034/I,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独著5500字; 5.《<家>和<苍河白日梦>中叙述对象的文化意义》,2011.09(下),《时代文学》,CN37-1173/I,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独著,5000字; 6.《苏曼殊及<苏曼殊全集>散议》,2011.03,《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41-1379/C,独著4700字; 7.《高校儿童文学课程建设现状分析》,2011.23《华章》,CN22-1282/I,独著4300字。 8.《媒介素养与和谐校园》2010.05,《中国校外教育》,CN11-3173/G4, 教育类核心期刊,独著6000字。 9.《论魏晋文化中“清”的美学意义》2012.03《河南社会科学》CN41-1213/C 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10.《论道家美学对苏轼文艺思想的影响》2012.04《吉首大学学报》CN43-1069/C 中文核心期刊 11.《先秦儒家“中和”思想对古典乐论的影响》2012.07《社会科学家》CN45-1008/C 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12.《屈赋中的神女形象探析》2012.09 《兰州学刊》CN62-1015/C CSSCI来源期刊 人文核心期刊2012.08 13.《<豫灾剪影>中的新闻美学分析》《新闻界》N51-1046/G2 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14.《现代审美理论的启示之二》2012年1月《中国校外教育》 CN41-1213/C 教育核心期刊独著,6000字 15. 《诗意的守望理性的拓展》社科纵横 2013年1月人文核心CN62-1110/C 16.《论沈从文的审美趋向》2013年10月《语文建设》CN11-1399/H 全国中文核心 省级课题: 1、“根植于河南民间文化的原创动漫发展研究”,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11年9月结项,编号:2011E016。 2、“河南动漫创新与中原民间文化资源开发研究”,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课题招标办公室,2011年7月结项,编号:B764。 3. 2012年9月,河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办公室重点课题“动漫与儿童教育关系研究”。 4.2013年7月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规划课题“动漫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5.“河南动漫创意产业发展策略研究”,2013年9月 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32400410625,结项合格。 6.“当代河南作家群研究” ,2011年5月,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编号:2009FWX019,结项等级优秀。 7.拓宽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途径问题研究 省科技厅基础与前沿项目2012年7月结项 豫科基[2012]097号。 8.儒家“中和”美学思想对网络道德构建的影响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11年3月结项 豫科软[2012]283号 。 9.《河南省农村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2年9月 结项 河南省政府招标课题。 (二) 课程建设发展规划 1. 加强队伍建设 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会,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支持教师参与中外学术交流,先后有两位教师去北京大学访学,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 培养措施 1.严把进人关。制定严格规范的试讲制度,为选聘高素质教师提供了有效保障。 2.从严督促。要求每位教师制定相应的读书计划和科研计划,并安排老师进行集体、个人的听课活动。 3.实行导师制。我们十分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选择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他们的导师,对其进行科研和教学方面的传帮带,使他们在较短时间通过教学关,并创造条件让其参与科研工作。 4.积极开展教研和科研活动,促进大家共同提高。 5.坚持互相听课评课的制度。每个学期教研室都安排多次集体听课活动,提倡青年教师多听课,同头课老师互相多听课,而且要做好记录并进行评课。通过听课评课, 使大家的教学水平有很大提高。 6.鼓励教师积极申报高一级职称。领导积极推动,并创造条件鼓励教师申报高级职称。 7.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与会议。本课程坚持开放性原则,注意与外界交流,积极支持相关教师参加国内重要的学术会议。 2. 重视科研与立项 (1)建立了文学概论课程网站,实现本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课件在网上共享。 (2) 完善已上网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课件,建立网上论文写作指导修订的管理系统。 (3) 更新电子教案的内容,更新各种课程管理系统。 (4)加强教材建设,完善教材体系。通过课程建设,积极构建立体化教材体系,出版特色教材,并争取参编或主编特色教材。 3. 完善教学手段 在文学概论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一是教师使用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课堂教学,通过各种课件充实和拓展教学内容。二是组织学生观看根据经典作品改编的影视片,并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理论谈改编的得失。这样不仅拓展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内容的直观性,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视听愉悦中深切地感受到文学作品内在隽永的意蕴,也感受到理论阐释对作品意义发掘的重要作用。 (1)建立文学概论课程网站,实现本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课件在网上共享。 (2) 完善已上网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课件,建立网上论文写作指导修订的管理系统。 (3) 更新电子教案的内容,更新各种课程管理系统。 (4)加强教材建设,完善教材体系。通过课程建设,积极构建立体化教材体系,出版特色教材,并争取参编或主编特色教材。 总之,《文学概论》精品课程项目建设,以“诗意的守望理性的拓展”为教学改革理念,打通《文学概论》课程内部的知识关联,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养成理论化思维的习惯和能力,从而提高对文学现象的认识、理解和评价的水平,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尊崇文学“审美”“诗意”理念。在教学内容上做到了在“通”的基础上突出鲜明的“师范性”,以适应师范生服务社会的需要;不仅注重对基本理论的阐述和文学现象的理论提升,更注重挖掘其中所蕴涵的审美意蕴和人文情怀,激发学生对学习作家作品和文学史的激情与期待。并与其它学科相配合,最终使学生进入积极进取“进学不已”的审美境界。 此课程建设立足于它在学科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地位,研究《文学概论》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建设,解决了当前《文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严格对照相应标准,循序渐进的更新和完善教学资源,使《文学概论》建设达到了精品课程的规范和标准。
课题名称
文学概论
项目起止时 间
2011年9月 3 日 至
项目编号
2013年11 月 3日
课题主持人
朱艳玲
项目成果形式
结项报告
课题组成员
杨琦 古明惠 李军锋
项目建设情况
(完成情况及问题、研究结果摘要)
课题结项材料
1.结项报告
所在单位意见
专家组鉴定意
同意结项
学校意见
姓名
工作单位
职务、职称
签名
曹书文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院长、教授
韩丽霞
河南教育学院
主任、教授
刘钦荣
郑州师范学院
院长、教授
陈国华
郑州师范学院
博士、教授
杜鹃
郑州师范学院
主任、教授
课题主持人:朱艳玲
主要完成者:
备注:
课题主要内容
专家鉴定意见
鉴定委员会(小组)负责人(签名):
首页  学科建设
文学院2013年度校级基本建设项目——校级精品课程《文学概论》项目结项书
更新时间:2013/9/27 11:31:00访问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