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团学动态

我和我的祖国 | 星空文学社成功举办“寻红色记忆,筑青春之巢”红色征文活动
更新时间:2024/11/1 16:59:57访问量:(0

为弘扬红色精神,坚定我院青年爱国爱党的信念和决心。我院于2024年9月26日至28日举办了“寻红色记忆,筑青春之巢”红色征文活动,面向文学院全体学生征收文稿。

活动期间,同学们踊跃报名、积极参加活动,他们的每一篇作品都传递着浓浓的爱国情怀。通过笔端,同学们将内在情感外化为真实可见的文字,以红色记忆为底色,立足于“青春”与“志向”,表达了对革命先烈和伟人的尊重与敬仰。 

此次红色征文活动,拓宽了红色文化进校园的途径,使同学们深入了解了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帮助同学们坚定了自己的青春志向。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院青年也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有为青年,谱写时代华章。


附优秀作品



《降初》


 B23汉语言一班 何怡琳



向上滑动阅览


《雪山,雪山》


我第一次与降初相识是在五月,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旁的垂柳岸。

去颐和园的地铁经过许多学府,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携伴同行,我握着摇晃的吊环站在角落,抬头看路线,目的地到了。车停,欢喧着的人群如海潮般裹挟着叶间的隙光。出了地铁口一路向西至北如意门,买水、排队、刷卡——见春。

颐和园的水是肥的。

水怎么能用“肥瘦”来形容?

驻足在昆明湖旁张望,各色的生灵途径我:明艳的宫装女子、佝偻着坐在大石上的老夫妻、撒欢到处奔跑着的小孩。顺着垂柳向下看,绿水荡漾出的层层流转波纹圈住了我。肥厚的、润泽的、滚动起来像一匹绸缎似的...枯木打旋,晦暗浮沉。所谓浮光跃金之色,不如说是倒翻漫溢的璀璨金箔,端正地抚起水的魂灵。

往镜桥走,一番好风光。实则是我走错路,却仍旧撞进慷慨的、并无缺憾的颐和园之景。这段路走了很久,久到我口干舌燥,喝光了买来的两瓶水;这段路上的人也很多,多到我听见至少五种不同的方言。向谐趣园眺望,人头涌动,密密麻麻。......我不禁咂舌,颐和园今天绝对有一万个中国人,和零零散散的外国旅客。拍下景明楼的脊兽,又帮四世同堂的游客记录下笑颜。我将空瓶扔进垃圾桶,越过西堤,向十七孔桥去。

我早就累了,每每哄着自己再走两步就坐下休息。显然其他游客也这么想,一对夫妻率先快跑两步落座,我无奈地看看时间,继续前进。好了,再走最后两步吧。

一个腼腆的年轻人站在围栏另一侧,局促着注视着来往的人流,似乎终于下定决心。于是那个黑皮肤的年轻人礼貌地小声说:“你好”,喊住了同样在看着他的我。

年轻人用有些别扭的普通话说:“可以请你帮我拍张照片吗?”

“好啊,稍等。”我回答完左右看看,一撑手也翻过了栏杆,站在年轻人面前。

简单的自我介绍后,腼腆的年轻人说他叫降初。从名字不难听出,他不是汉族人。他有些松垮的领口垂挂着一架看上去有些年头的相机,我估摸着那相机比我年龄还大。降初打开手机向我展示——一个同样有些腼腆的小男孩被框在照片中,小男孩没有看镜头,而是抓着柳枝扭头,被天空飞起的白鸽引走注意,而小男孩的身后,照片的背景,正是我们面前的那座建筑:十七孔桥。

“我想拍一张时间变换的照片”,降初向我说明叫住路人的原因:他自己没办法拍下照片。我拍拍降初的肩膀,大包大揽承下摄影师一职,天知道我根本不擅长拍人像。幸好降初看到照片后很满意,他向我道谢:“宋,谢谢你”。我们交换了联络方式,降初站在原地看着照片,而我翻回沥青长路,继续颐和园之旅。

临近北齐门,我想起什么,拿出手机给朋友发信息。

2024年5月1日  16:08


刚刚遇到了一个小哥让我帮忙拍照,给我看了他小时候的照片,说是想要不同时间同样景色的。走了之后我在想,帮小时候的他拍照片的那个人呢?

朋友没理我,我不甚在意地戴上耳机,奋力从人群中挤向出口。

太累了,真的太累了,感觉累到要死了...

我默默发誓,下次绝对要避开旅游旺季。

但俗话说得好,青春没有售价,硬座直达拉萨。

2024年6月9日下午,我踏上有氧列车,赴一场年轻的生命相逢之旅。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四,四姑娘山上的“朝山会”如期而至。朝山会据说是嘉绒藏族为了祭拜四姑娘山山神而举办的活动。四姑娘山被誉为东方圣山,是藏语“斯古拉”的汉语谐音意。每年的这天村民都要身着节日盛装,带着酥油、青稞咂酒、糍粑等食物,来到四姑娘山的天然祭坛-锅庄坪,祭祀四姑娘山山神。成千上万的藏人盛装出席赶来神山。喇嘛们同样聚集在这里,由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喇嘛引着他们在朝圣的地方打坐、诵经、洒龙达、开光祝福,举行大型的“煨桑”仪式等。群山到处漫散着欢欣之意。

我跟随其他人的动作抛出龙达,深谷的风缠绕而过,色彩翻飞,恍若神灵在轻声回应虔诚的祝福。

在藏区,佛教如同老僧口中念念有词的悠远经文一样渗透着整个高山长河。经幡是闪烁跃动的心,寺院高柱的裂痕上刻印着中华千年的脉络。我独自漫步在拉萨的街头,街巷纵横交错,古老的建筑和现代的生活交相辉映。偶尔有身披羊毛斗篷的藏民们在三三两两地喁喁低语,未向陌生的旅客投去一分一撇的注视。

裹着厚厚的毛毯,我举着现代社会少见的五十元纸币,和云海萦绕的布达拉宫合影。

完成打卡任务了,我漫无目的走在小城中想:鸟鸣有点吵。


然后我看到了降初。


这是我们第二次见面。


他说:“宋,你喜欢雪山吗?”


——这就是为什么我莫名其妙购入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攀登装备,然后拿着大包小包狼狈地站在萨普神山的山脚下。

[萨普神山,也称萨普棍拉嘎布、色浦岗日、萨普雪山。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比如县羊秀乡普宗沟境内山峰,被称为网红景点。萨普因雪豹而得名,意为“雪豹沟深处”。主峰被尊为当地的神山之王,最高峰为6956米。为藏传佛教中的苯教神山之一,藏东地区第一高峰。主峰周围有12座山峰。每逢盛夏,萨普山顶冰雪皑皑、雨雾缭绕,山底花红草绿、水草丰美。萨普神山由于冰雪融化,山脚形成了一个清澈如镜的湖。“冰川+圣湖”的景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访。2020年10月,萨普神山所在的地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随着机械的朗读声,降初开着越野车停在我面前。

“你怎么买了这么多东西?山脚商店很黑心喔,专坑外地人的。”

“你看起来那么年轻竟然有车...?”

我们同时发问,然后看着对方笑了起来。更详细的来说,那是一辆破破烂烂的越野车,和降初挂在脖子上的相机一样看上去年代悠久。降初帮我把行李搬上车,我们颠簸着,到达萨普雪山的山顶。然后我望见

白。


一眼看不尽的白,几乎让人有些刺痛。


辽阔的、荒落的、纯粹的、凛冽的,让人霎时灵魂孤寂的——雪色。


我望着所有的一切,说不上来是什么心情。就只是...意识到很多,到底是怎样,似乎也不太说得出来。


只是很快乐,像变成一片模糊的雪花,被风托着下坠。


轻飘飘的、忘乎所以的


更轻松、更平和的我


我的心情


我自我的形状,不被任何概念定义和束缚的——自由。

降初同样望着雪山,他一如最开始那样,腼腆地小声讲话,像是害怕声响惊扰了神山,又像只是避免呼吸吹走一片落在发尾的雪花,一只振翅的蝶。

“宋,你知道戍边战士吗?”


降初的表情沉郁宁静,让我想到温顺的羊羔。我心中却为这句话咯噔一下。


那位十几年前未知的拍摄者,那辆风尘仆仆的越野车......

他轻声说:“我的父亲,长眠在雪山。”

降初的父亲在十年前巡检时遇到了雪崩,全队牺牲。

我望着高耸入云的雪山。

戍边战士年复一年地驻扎在远疆。


褪去戎装,他们是平凡的普通人,穿上戎装,他们是无畏的守护者。


最偏最远最放心,最北最冷最忠诚。


他们用生命践行证明,这不只是一句空说的口号。

眼前是祖国边境,身后是万家灯火。


雪山是孤独的,而他们热爱雪山,一如往昔。

降初讲述着父辈们的故事,他看向掠过雪山的飞鸟:“我问父亲为什么不回家,为什么不能和我们一起烤火、吃西瓜、沏油酥茶。”

“他说,总要有人做的。”

凛冽的风倚在降初身边,我们沉默了很久。

山脚的萨普圣湖在夏季消融,瘦削透彻的湖水推着灰土卷向岸边

绿白两色水光交融,一如春山。

那是我此生唯一一次见到日照金山。

我没有回头,望着雪山对降初说:“总会有人记得的。”

每个读过这些文字的人,都会记得他们。

那些沉眠于雪山的灵魂。

 

ར ང ་ ད བ ང ་ །  自由





《去抗争》


                             B24汉语国际教育一班 徐梦园



向上滑动阅览

现在我的手紧紧攥着张妮儿的小手,夜里格外的冷,她偏偏又穿得很薄。本该冷的,可是我们俩现在躲在屋子的角落里,恐惧逼着我们冒出一身的汗。屋子里一片漆黑,手电筒被我揣在怀里。我早早地熄了灯,又把破布粘在窗户上,之后我带着张妮儿在屋子里躲避远处那一群火把的追赶。


    我们不得不把呼吸放轻,不得不竖起耳朵捕捉周围的一切声响。鸟叫声混着风声,持续了很久,好像再也不会有其他声音了。但是,我知道我们还需要等,等那些人过来,等他们经过这间屋子,等他们离开。之后,我们就能轻松地等待天亮了。


“哥儿,她一个儿能跑到这儿?”


终于,我们终于等来了一个声音。我立马分辨出这是张妮儿的弟弟。另外一个还没说话的一定是她的哥哥。


“她犟嘞很,估计跑嘞比这还远。”


她哥哥说话总是带一些“哼哼”的声音。我想起来他总是领着一群年龄不同的小孩儿在村子里晃来晃去,整天从东边的平地跑到西边的山坡上。家里也让他去上学,但是他不正经读书,心思总是在窗户外面。我教的古诗他一句也不会背,村子里不着调儿的光棍儿编的低俗顺口溜,他倒是听一遍就记住了。平时还喜欢耍一些小聪明,一心想逃避我布置的作业。不过,好的一点是,他不主动去挑事儿。这倒是让我省心不少。


可是他弟弟就不一样了。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他整天乐呵呵的,大人让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好事儿他做,坏事儿他也做,不过都是听别人指挥。他唯一主动去做的事儿就是去山坡的草地上躺着,什么也不做,就躺着,天黑就回去了。


这两兄弟肯定是来抓张妮儿回去的。他们来,我不奇怪。只是听外面其他人的声音,大概是平时跟他们混在一起的小孩儿都来了。大人没跟着来,这就很奇怪。可是我没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我得提防着他们,注意他们的一举一动,确保我怀里的女孩儿的安全。


“哥儿,要不咱去问问李老师吧?张妮儿平常最喜欢粘着她了。”


“你小声点儿!这事儿不能让她知道!咱再去别的地方找找。”


我听着他们的脚步声逐渐消失,但还是不敢有什么动静。我搂紧张妮儿,又等了一会儿,直到我确定他们已经走远了,才慢慢松开手。可我还是没有打开手电筒,屋里还是黑漆漆的。在黑暗里,我感受到了张妮儿的颤抖。


“好了,他们走远了。”


张妮儿不说话,我也不知道接下来该说什么。我想问问她打算怎么办,可是这对还沉浸在恐惧里的她来说过于残忍,于是我们在黑暗里长久地沉默着。


一个小时前,张妮儿在屋外敲打这间屋子的门。那时我正在批改孩子们的作业,她焦急的拍门声打断了我。我走过去打开门,看到张妮儿像一根细细小小的芦苇一样立在门前的泥土上。夜里很冷,她却只穿了皱巴巴的短袖和短裤,脚上也没有穿鞋。


“老师,我不要嫁人!让我在这里躲一会儿,他们快撵上来了!”


我让她先进屋,然后锁上了门,糊上了窗户,拿了手电筒,熄了灯,拉着她在墙角蹲下。


我知道她说的话是什么意思。这个月里,我因为张妮儿上学的事去找过她的家人很多次。最开始他们态度都很好,可是在知道我的目的之后直接把我赶到门外。她爹隔着门板告诉我,张妮儿自己不上学了。我绝对不会相信这个说法,她在我的课堂上是快乐的、享受的,所以我根本就不相信她会突然决定不去上学。我一遍遍去找他们,我请求见一见张妮儿,我要听听她自己的想法。可是回应我的一直都是一块儿沉默的门板。直到这个月二十几号,我知道了原因。


我踩着潮湿的泥土,慢慢走过来时的路,我又一次被挡在门外。


“老张家那个女子,下月初要嫁人了。”


“那个……张妮儿?十五、六岁了……也不小了,该嫁了。他们家不是还有两个儿子嘛,这女子嫁了也好。嫁给谁家啊?”


“这……没听他们说过啊。管他嘞,赶月初,咱去看看不就知道了。也不知道老张他们这回的席办得咋样,他可就这一个闺女儿,不得办得有脸一点儿?”


“咦……你又不是不知道他那个抠搜劲儿。那席好不好吃且不说,你还得先给他份子钱嘞。”


“我才不给他多嘞!诶,你给他多少?”


“我……”


这对话后面我就没心去听了。我慢慢晃回我的那间小屋子,恍恍惚惚地放下包,在桌子面前发呆许久。那天晚上我久久不能睡去,我不知道如何才能让张妮儿继续回来上学,她的父母见都不愿意见我,我该怎么办?张妮儿该怎么办?思绪越来越乱,我索性起床披上衣服,坐到书桌前,翻开书,再看看第二天要给孩子们讲的东西。


“五四运动……明天该讲五四运动了。”


“对啊!五四运动,得讲!必须要讲!我要好好儿地讲!等下了课,我就立刻到张妮儿的家里,我要和他们好好谈一谈!找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四遍、五遍、六遍,直到他们同意!”


做了这个决定之后我重新睡下,我心里有了主意和底气,很快就睡着了。


第二天,出乎我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张妮儿居然回到了我的课堂!她在其他学生都到齐之后跑进教室,像从来没有离开过这里一样,她走到自己的座位上,拿出笔和纸,然后扬起小脸,等着我开讲。激动和欣喜在那一瞬间淹没了我,我随即用力地在黑板上写下了“五四运动”这四个大字,之后开始了我的讲述。


那节课上,阳光照进教室,孩子们的脏兮兮的脸都闪着光,那是我见过最美丽的风景。当“抗争”这两个字从我的嘴里蹦出的时候,张妮儿突然坐得很直,她身体前倾,双手握成拳,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可是这节课后,她飞快地跑出教室。我喊她的名字,她头也不回,一直向前跑着。等我收拾好东西,锁好教室的门之后,我立刻往她家里去。


“她一大早就跑出去了,现在都还没有回来。别说你想找她,我们也想找她呢!”


她爹依旧隔着门板和我说话。


那之后的几天里,我都没见过张妮儿,课堂的角落里再次变得空荡。期间我去过她家很多次,可我一次都没见到过她。


我们再次见面,也就是现在。我和她一起蹲在黑暗里,等待着谁的声音先划破沉默。


“老师?那些学生为什么明知道危险,却还要去啊?”


张妮儿已经不再颤抖。她的声音在黑暗里稳稳地站立着。我没有想到她会这么问,我用了几秒去反应,我想到她最后一次来听课的样子。我忽然明白她在说什么了。


“为了……自由和国家,为了自我与众人,为了更美好的明天。所以……要去抗争!”


回应我的是她的沉默。


我不再说话,继续陪着她在角落里坐着。


“老师,他们不让我来找你,不让我去教室里。我也许应该听他们的话,就这么算了。但是……我还想学更多的诗,我还想自己能不只是学书本上的东西,我还想看看这个世界。老师……我还想去看看大海。我不敢跑出来的,巴掌和拳头打下来真的很疼。但是……照进教室里的阳光真的很好看啊,你课堂上和我们一起猜测的未来,真的很美好啊。今天晚上,我跑出来找你。他们在后面追我。我从来没跑这么快过,我听见风,只能听见风。心脏好像要跳出来,但是我不在乎,我只想跑得再快一点。”


说到这里,她停顿了。我听见她抽泣的声音。


“最后一次去听课,是我偷偷跑出去的。他们打我,害我疼了好几天。可我不后悔。因为你讲了五四运动,我才知道,原来这就叫抗争!我才知道,原来我也可以抗争!我、我可以跑走,我可以去更远的地方,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我也拥有巨大的力量!所以,我才跑来找你。我想告诉你,我会继续听你的课,会继续进入教室,会开始抗争!”


她越说越激动,声音越来越大。可我们一点也不害怕。她站起来,摸索着向屋门走去。下一秒,开门的声音传来。


“老师,我要回去抗争。明天一早,我会去教室里听课。”


她打开门,让冷风冲进屋子里,也放任它冲击着自己那弱小的躯体。


“等等!你……想要一个新名字吗?张日升怎么样?”


尽管外面一片漆黑,我依旧相信太阳会在她前行的路上升起。


“好!日升明天来听您讲课!”


她这么喊着,随后消失在黑暗里。


我长久地望着她离去的方向,等着太阳顺利升起。



《赓续红色血脉,守护烟火人间》


                                    B22汉语言二班 王珂莹



向上滑动阅览

黄昏下,乡村的袅袅炊烟萦绕着耕作的农民,城市的灯火阑珊映衬着上班族奔忙的身影,杂货铺的玻璃上印出满载而归的学子;在更远的地方,科研工作者奋战在大漠瀚海间,戍边战士们挺立在猎猎长风里。这些看似寻常的人间烟火不仅仅是当代青年的生命脉络,更烙印着无数革命青年的红色记忆,穿过历史的百年风云,在这漫漫烟火岁月里,永远回荡着我们青年人生命的乐章。


    百色的大山里,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上,你是醒目的黄花。她是大山的女儿黄文秀,她从贫瘠的乡村里走出,当学成归来,却选择把自己还给这片故土。她满怀憧憬,翻山越岭,来到大山深处,成为了百坭村第一书记。她深知,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在一年多的时间,他深入田间地头,挨家挨户走访百姓,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急。最后的最后,他把生命留在了百尼村的山水里,她的笑颜,她的汗水,她的青春终是与这片沃土融成了一体,万古长青。我们青年一代,从不是垮掉的一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选择投入社会,燃烧自己的青春岁月,铸就祖国更美好的明天,在未来会有更多的青年挺身而出,乘势而上。时代的浪潮中永远有青年乘风破浪的旗帜,寻常的烟火里永远有青年耕耘奋斗的身影。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无尽的烟火,漫长的岁月里,也汇聚着无数青年人的奉献。“青山处处埋忠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毛岸英同志身先士卒、挺身而出,他说“告诉爸爸,他28岁去上海做了件大事,今年我也28岁了。”,他说“我要当志愿军的第一个兵”,最后他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了青山绿水间,“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穿过半个多世纪的风尘,在高山雪原间,年轻的戍边战士陈祥榕,再次用生命守卫祖国的防线,他说“清澈的爱,只为中国”,那奇崛的峰峦静听着他青春的回响,那孤傲的雪山见证了他鲜血的滚烫。“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当代的青年已经接过了先辈的接力棒,正在新的征程上谱写属于自己的英雄梦想,他们用自己的汗水与鲜血,向我们证明:中国青年温良的骨血里,流淌着五千年来奔腾不息的江河。


    中国的青年从不等候炬火,他们自己就是最绚烂的灯火,正是这无数荧荧之火汇聚成了中华大地璀璨的星河,守护着万家灯火,照彻这亘古长夜。你看,“”巾帼英雄”,刘胡兰,年仅15岁,便英勇就义,她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你看,民族战士,黄继光,用身躯挡子弹,用血肉筑长城;再看今朝,无数青年学子选择把自己奉献给社会的各行各业,到每一个祖国需要的地方,把希望和梦想播撒在每一寸土地上。五岳向上,山河滚烫, 几千年的漫漫征途,几千年的风云变幻, 曾踏过枯骨万里, 也曾走过繁华满路。苍葱的翠竹孕育着生命的希望, 深埋在地底的清泉涓涓流淌,曾经的少年正在成长,愿以身做青山,护寸士滚烫, 终会换的河清海晏,山河无恙。


    生逢盛世,祖国先爱了我们,我们不能不爱祖国。吾辈青年更应躬身入局,挺膺担当,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如鲲鹏展翅扶摇直上,纵风高浪急仍初心不忘,以“海闯凭鱼跃”的朝气、“铁棒磨成针”的毅力、“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担当,在风吹浪打中锤炼能力,在拼搏奋进中磨砺锋芒。我们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要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要把我们青年的汗水挥洒进田间地头,把我们的脊梁用做燃烧的薪柴,把我们的骨血融进壮阔的山河。无数个青春之我,奔跑成一个青春之中国。在这条民族复兴之路上,中国的青年始终步伐铿锵,步履不停。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亲爱的朋友,让我们一起做疾风中的劲草,做夜空中的星辰,做向阳的鲜花,做挺立的松柏,做你理想中鲜衣怒马的少年郎,做社会需要的新时代的栋梁。赓续红色血脉,传承英雄梦想,挑起家国情怀的担子,挺直活得嘹亮得身板,“一年一度秋风尽,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