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务教学

文学院2013-2014学年工作计划
更新时间:2013/6/17 9:04:20访问量:(0

 

      文学院2013-2014学年工作计划

                      201365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我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院发展全局,大力强化学科建设。尤其要加强省级教学团队建设,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资源整合,加紧汉语言文学专业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的申报工作,加强新办本科专业基础建设,强化教师科学研究,全面深化专业学科的内涵建设,努力提高文学院的整体办学水平。

         一、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

    继续组织党员干部、全体师生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通过书记信箱、辅导员信箱、学生工作公示栏,完善公示制度,所有必须公示或公告的材料全部上网,接受师生全面监督。加强教工支部工作,加强对青年党员的教育。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增加学生党员的数量。继续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加大党员发展和培养力度。

   坚持以党建带团建,不断深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求党员在各个支部和班级开展创建优良学风等活动,提高党员在学生中的威信。同时,加强学院各种制度建设,包括党政联席会制度、办公室工作制度、学生管理工作制度等。

        二、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科研质量

    1.认真学习领会学校首届科研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王北生副校长的《2013年科研工作报告》,积极培育中国语言文学二级硕士点,筹备成立新闻传媒学院,做好2014年学士学位点评估准备。积极引进学科带头人和方向带头人,提高师资队伍建设质量。

    2.科学研究方面力争有所突破,力争完成学校下达的科研任务。力求在项目立项、论文及论著出版方面涌现出在全省、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新成果。特别是在各级科研课题的申报上有新的突破,重点是冲刺国家级课题。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学科建设经费,争取将中国古代文学团队建设成在河南省内有一定的影响的国家级重点教学科研团队。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继续增加,在原有基础上有所突破,冲击各类奖项。

    3.坚决支持和贯彻学校2013年《校内岗位津贴实施方案》,规范我院教学科研活动,使激励机制制度化、法制化。加大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鼓励、支持教师积极申报各种课题,确保申报数量和质量,争取多出成果,出好成果。采取内外结合的办法,继续做好“教授博士论坛”,进一步提升文学院科学研究和教学的质量。

             三、巩固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

    1.组建学术团队,发挥教授的传、帮、带作用,促使一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迅速成长。专职教师人数争取增加到60人,生师比力争降到181以下。积极支持、鼓励教师出国进修,有计划地聘请外国学者来访。加大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为老师们的在职攻博、进修创造更多的条件。

    2.更新教育理念,鼓励教师大胆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将先进的教学仪器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确保本科生的教学质量。每学期至少开展6次全院性的教学研究活动,各个教研室至少开展2次教学研究活动。每个教师至少听4次课,教研室主任至少听6次课,院系领导至少听8次课。

   3.要求教师按照学校教务处的新要求,加强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安排系主任、教研室主任进行把关和检查。

   4.拓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海外实习、就业基地。积极开展境外汉语教学师资培养、培训项目,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弘扬华文教育,传播中华文化。创造条件,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下学期内,积极筹备策划海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争取再承办一至两次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扩大学院的知名度。

   5.积极培育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孵化培育研究生导师,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在年龄、职称、学历、学术上做到结构合理。

   6.积极申办戏剧与影视学本科专业,办好广播电视学本科专业,为本科办学提供新的增长点。

         四、坚持以人为本,做好第二课堂工作

   1.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与学生一起快乐成长”的工作理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继续发挥学院优势举办特色活动和品牌项目,支持学生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提升大学生素质拓展能力的科技文化活动。注意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紧密配合,发动更多的任课教师参与,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

   2.健全心理健康监督制度,将教育辅导落到实处,做好对个别心理高危学生的疏导、监督和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做好记录、存档和向学校汇报工作,确保学生在校安全。增强学院文化建设,开办特色活动,增强学术氛围。

   3.积极做好就业指导和人生规划课程的资源整合工作。我院从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开始,此课程纳入到我院学科建设范畴之内,选派禹旭红教授为课程带头人,把就业指导与专业人才培养系统化。关注2013年的就业问题,多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尽快就业,就业率争取达到90%以上。

                             

                        

                                                                                                             

最新评论